第145章 拨云见日 前路犹长
新一期的游子回信送达,在大屏幕上投射出来的时候,本期例会的现场,响起了抑制不住的欢呼声。
【慈航】项目部总指挥张国平,缓缓摘下鼻梁上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,抽过一张略显粗糙的餐巾纸,慢条斯理地擦拭着镜片,脸上抑制不住的疲惫,总算得以放松了下来。
这段时间,从内阁,到【慈航】,再到观星,各个系统的压力太大了。
方案连篇累牍,所有相关方的立场,应对,可能的意外被一遍又一遍的反复模拟,预案的编号甚至推到了四位数。
这不仅是和敌人的对抗,也是自己内部的一场对抗,用内阁的话说,这是一场是非曲直的较量。
系统内的很多同志,从所谓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,认为游子绝不应该介入云雾领的事务。
流霜郡主送来的【生命永歌】药剂固然价值无可估量,但为此让【游子】——这条连接两个世界、承载着东夏未来无限可能的唯一生命线,去冒险介入云雾领的内斗泥潭,值得吗?
毕竟若是【游子】在,哪怕没了流霜,未来总还有再和精灵换取药物的机会。
若【游子】折损,失去的将是整个未来!
这一意见,得到了相当一部分项目部成员的响应。
当然,不排除私下里,有一种颇为晦暗的言论,【生命永歌】这东西,就这么点量,怎么也轮不到我们,暂时少个三年五载的,有什么要紧?
若是【游子】出事,【慈航】解散,这才是关乎到大家切身利益的事情。
不过既然是部分人的意见,就一定有部分人持反对意见,争论沸反盈天,官司打到了内阁。
执掌只是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话。
“你不能指望【游子】在面对别人的时候不懂感恩,又要在面对东夏的时候懂得感恩!”
争论顷刻间烟消云散,大家只能咬咬牙,玩命的给【游子】出谋划策,步步惊心!
现在好了,总算拨云见日,雨过天晴。
重新戴上眼镜,张国平指挥挺直了腰板,用手指在会议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,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。
“同志们,眼前的危机,我们暂时渡过了。但这仅仅是开始。接下来,我们将面对的是接连不断、无孔不入的‘小麻烦’,是几个月后必然卷土重来的‘大麻烦’,以及……”
张总指挥刻意停顿了一下,加重了语气,“开拓骑士的保护期结束,【游子】需要面对整个繁星世界时,未知的麻烦!”
“同志们还需要更加努力!”
“下面抓紧讨论一下具体事务吧。”
“国际组先来?”
这一段时间以来,夏国不仅内部压力巨大,外部压力也同样巨大。
尤其是前一段时间,情报部门确认了消息,【邀月】项目,部分泄密!
【邀月】,这个明面上隶属于东夏探月工程的“虚拟月球”开发系统,实则是【观星】项目最核心的一道防火墙。
作为一层精心构筑的伪装,【邀月】将真正连接繁星世界的【观星】项目深深包裹其中。无数研发组和研究团队,他们收到的任务书、项目代号、甚至研究方向,都披着【邀月】的外衣。
为了让这个计划看起来更像那么一回事,安全部门知道的,也只有【邀月】,且还要受命对【邀月】执行保密。
现在,敌人打穿了最外层的防火墙,摸到了【邀月】。
蓝星历史上最古老的超级大国,和最年轻的超级大国,延续了上百年的纷争,合作,对抗,即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当前,双方正陷入一场无声却凶险万分的摸底战,白头海雕庞大的蓝星间谍网络被疯狂激活,而东夏的安全力量也立下了坚墙大盾,在暗影中展开无声地格挡和反击。
“好的,报告指挥部,在过去的二十几天中,我们确认已经有两处邀月的相关实验室课题被泄密,同时为了掩护观星,我们又释放了四个干扰议题,目前,白雕那边已经确信,我们是从月面获得了一些超越现有科技框架的东西。”
“他们已大规模重启并加速了多个无人月面探测计划,包括轨道勘测器、着陆器和采样返回任务。其国会临时追加的特别拨款已超过百亿美元。”
“呵,”旁边传来一声嗤笑,是负责技术支援的工程师,“他们那个嚷嚷了十几年的‘重返月球’载人计划呢?又放PPT了?”
“我们的有人登月是计划,对方的有人登月那是噱头,无人显然相对更务实一点,难得看到我们的对手脑子清醒一回。”
“给他们加加料,今年再抢两次无人登月和取样,不把他们的潜力逼出来,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啊!”
“就当是促进人类科技共同进步了嘛。”
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低笑,紧张的气氛被冲淡不少。
“下一个,国内组!”
“是!向领导报告!”
“‘星盾’新城一期工程已于前日零时正式宣告完工。所有主体建筑、核心基础设施、生态循环系统、内部交通网络及初级防御体系全部通过验收。”
“目前,生活物资储备已完成计划的85%,服务保障人员,包括医疗、教育、商业、市政等,已调配入驻百分之四十的人员,已正常执行运转。”
“按照预定计划,再有三个月,【观星】项目及其所有关联机构、研发团队、后勤保障共计约八万七千名核心人员及其直系家属,将完成全部迁移安置工作。”
“星盾”新城,是一个为守护【观星】计划,秘密而生的、物理与数字双重隔绝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随着【观星】项目组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越来越多,安全部门的压力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。
对一名知情者展开全程管控,从现实行动到电话通讯到网络资源,以及这名知情人员的相关家属,接触过的其他人员,至少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安全人员全天候的监控。
这和信任度无关,要确保【观星】项目组的严格守秘,就不能给别人任何机会。
时间久了,安全部门是扛不住的,哪怕已经给配了足量的超级计算机也不行。
毕竟理论上,监控目标上个厕所,也有可能把一张情报纸递到隔壁蹲位,计算机对这些,可无能为力。
再考虑到绝大部分的工作人员,本身还是人,有和父母妻儿团聚,和亲朋好友社交的需求,需要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。
长期的控制,包括对家人的严密限制行动和严密监控,是反人性的。
东夏采取的办法,是规划了一座新城。
在这座城市里,大家有工作,有家庭,有社交,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运动;城市内有天然景观有人工造景,能够满足基础的短途旅游和独家需求;教育体系一应俱全,孩子可以在本城市之内,从幼儿园一直读到博士毕业……
它几乎能满足一个现代人一生的所有需求,这就是一个“小世界”!
只不过,离开城市,需要提前报备申请而已。
毕竟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,除了必要的工作出差和异地求医,其实需要离开自己城市的场景极少。
而在这座城市里,你不需要出差,所有的工作物料,关联技术,业务对接,乃至医疗资源都会自己送上门来。
这一下子就把安全部门的压力卸了下来。
过去,监控一百个人,可能需要一千名安全人员,而监控对象一直在持续高速增加,很快就会将安全部门拖垮。
但现在,他们只需要管住城市的对外交通,由超算自动化系统,管控城市对外的电话和网络信息流,再关注一下申请外出的少量人员,就能在不过度干扰大家生活的情况下,完成安全保密工作。
虽然还有些许的不便,但是对于每一个知道【观星】项目分量的人来说,这已经是国家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自由生活场景了。
“好,抓紧时间!”
张国平点头,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调侃:“在座的各位也要抓紧办理入住手续,毕竟,虽然外面的房价不是很美丽,但是,这种资源匹配的城市,起码我还是买不起的。”
“下面,瀚海组?”
“报告指挥部,瀚海组近阶段完成了二十六项军用课题和九十七项民用课题的研究,简单列表如下,现就其中的几个重点项目做简单说明。”
“此前寄予厚望的自动化机器狗对抗训练,被确认为在瀚海场景严重不适用。”
这个结论,是大大出乎众人意料的。
东夏的机器狗作战集群,发展的已经相当成熟了,毫不客气的说,一队精锐战士遇上一队机器狗,到底谁生谁死,还不好说。
但是在瀚海,经过了多轮的点对点测试,机器狗被职业者吊打。
“主要问题在于,职业者的敏捷性,反应速度,以及……徒手攻击能力,都超过了机器狗的承受范围。”
“蓝星这边,训练有素的战士,如果没有特定武器,只用常规枪械,很难对正面加强了防护的机器狗造成显著杀伤,而一旦近身,金属对肉体,那更是单方面的碾压。”
“但是繁星世界,机器狗在远距离和中距离,会处于一个和敌人远程对轰的状态,不管是目前已知的几种主流攻击型魔法,还是重箭和投矛,都能对机器狗造成直接破坏。”
“如果要正常对抗,还必须给机器狗增加寻找掩体、积极躲避等应用模块,会进一步增加作战系统负担。”
“在近距离……铜纹战士就能直接掰断机器狗的腿,铁徽能单手丢出百公斤的石块,大部分职业者的近战武器都能轻松解决机器狗,完全没有还手之力。”
“那,技术部门有什么看法?”
汇报方调出几张新的设计图:“目前工程技术部门拿出了一个小型化作战甲虫的方案,正在进行模拟实验。”
“嗯,核心设计思路是,用弧形金属顶盖,最大程度抵抗魔法攻击和冷兵器击打。”
“核心要件全部收在保护罩内,包括移动节肢也随时可以收入甲壳,避免近战的破坏。”
“内置武器系统除了枪械,还考虑增加高温火焰喷射,配上繁星本地出产的可燃性凝胶,对付职业者效果更好。”
“呵,你们这哪是甲虫,不纯纯一个火焰龟吗?”
“目前模拟对抗显示,‘原型机械甲虫’在对抗低阶职业者集群冲击时的生存率和战损比,显著优于机器狗。当然,面对高阶职业者或强力魔法,仍需进一步验证。”
张国平点头拍板:“有突破就好,时间紧任务重,继续加大投入,加快优化,争取两月内完成测试,进入实战配备!”
“收到!”
“最后,繁星组?”
“指挥部,繁星大陆近期动态汇总及我方应对建议方案如下。”
这一组的文档和图表,拉出来密密麻麻。
繁星大陆各势力分布情况综述,明面上的四大强势阵容,天穹、栖月、雾月、兽人,彼此之间的历史渊源,立场判定和应对建议;
雾月神庭内部各圣城的立场划分,强硬派和温和派的分歧,侏儒商会内部的机构化区分;
作为北方的头号强敌,有可能在新云雾领爆发冲突的主要敌人,兽人集团各部落的合作纷争与利用机会;
对各个二级和三级势力,也就是翡翠公国、绿松王国、锆石领等建议采取的区分对待策略;
新云雾领的近、中、远主要困难点及应对策略,粮食和基础生活物资的供应,人心的稳定,经济捆绑和文化渗透考量,如何逐步吸纳和消化其人口资源;
情报系统的全面强化,在已初步建立的以领地情报人员为基础的核心情报网络基础上,再建立一套以行商、佣兵为外壳的,重点覆盖周边的二级情报节点。
进一步加快武器系统的“繁星化”,不仅是实战应用的繁星化,还要加速非核心部件的繁星本地化。
最终形成以少量高科技,高性能特种装备为核心,搭配大量“低生产需求,强可靠性”的,繁星本地可以生产制造的武器系统,形成规模化作战的集群效应。
……
眼前的危机已然化解,但屏幕上的星图与瀚海的沙盘,时时提醒着众人,风暴,远未停歇,行将再起。